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安徽地王”忙还债 || 深度

无冕财经团队 无冕财经 2020-09-11


老板跑路?公司破产?负债累累?安徽地产巨头国购集团深陷舆论漩涡,回头看,其花式“炒股”早为危机埋下“响雷”。


本文由无冕财经(wumiancaijing)原创首发

作者:陈欣苗

编辑:程昱

设计:甄开心

实习生:何慕丹


虽值盛夏,“安徽第一大房企”国购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购集团”)似乎已提前步入寒冬。


8月21日,有投资者发问,“国购集团债务危机那么严重,为什么始终不愿意让出大股东的位置?是没人接盘公司还是什么原因?”


此前的8月15日,国购集团收到合肥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传票,再度卷入舆论风暴眼。


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,合肥中院在受理原告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国购集团、被告袁启宏、被告国购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时,称被告人下落不明。启信宝数据显示,国购产业为国购集团控股子公司,其实控人均为袁启宏。


综合自去年起国购集团债券接连违约、多地开发项目烂尾、股权冻结等消息,公告发出后,“董事长袁启宏跑路”、“国购集团濒临破产”一说甚嚣尘上。


当晚,国购集团针对上述消息发布澄清公告称,公司运营正常,且袁启宏仍正常履行管理职责,但却难解外界对国购集团巨额债务危机的疑虑。


往昔,袁启宏在多个公开场合皆强调“国购成功晋级中国民营企业150强”;如今,却改了口风,“归根到底,我们民营企业的问题就出在既想做大,又想做快”。为何,“安徽地王”会迅速跌落神坛?


买买买,亏亏亏


国购集团的鼎盛始于2013年。


当年,其举债100多亿元收购当地知名房企蓝鼎置地,而后陆续在上海陆家嘴、香港设立办公室,京商商贸城还准备效仿华南城在香港上市。“那时候甚至打算购买私人飞机了,还好没买。”袁启宏笑称。


袁启宏,国购集团董事长。图片源自新浪博客。


2014年,国购集团开始成为安徽本土龙头房企,在合肥被誉为“小万达”。风光无限之际,2015年,袁启宏“无视”市场下行、房地产业务面临瓶颈的现状,斥资6.7亿元夺得合肥单价“地王”,并开始将拳脚施展到资本市场。


“感觉老板是A股市场里一茬比较大的韭菜,现在被收割了要割肉了。一位国购集团的工作人员曾对媒体如此表示。


2015年5月,国购集团下属公司以1.3亿元拿下*ST中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,然隔年6月,国购集团却退出*ST中发,将控制权转让给安徽瑞真商业。


但其并未退出资本市场,只是转移了目标。退出*ST中发4个月后,国购集团在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3次出手,似乎明确了控股一家上市公司、参股两家上市公司的布局,“安徽地产大佬袁启宏百日投24亿参控三公司”的报道随之铺天盖地而来。


2016年10月,国购集团以15.8亿元现金获得司尔特(002583.SZ)25.27%股份,成为控股股股东,而袁启宏也成为司尔特的实控人。


2017年1月,国购集团连续5日在二级市场累计耗资5亿元增持*ST东凌(000893.SZ),举牌原因是“出于对东凌国际未来发展前景看好”。同月,其又拟约3.5亿元认购*ST安凯(000868.SZ)增发股份5154.64万股,获*ST安凯6.64%的股份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三家上市公司与国购集团当时的房地产主业关联并不大:司尔特是以化肥为主业的公司,*ST东凌主营谷物贸易、钾肥生产等,*ST安凯主营客车研发制造和销售。


对此,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宋文阁博士评价道,“在许多企业家认知中,500强的大集团一般要标配2-3家上市公司,如果不控制几家上市公司,投资与融资很难闭环,资本品牌形象及业界地位很难有影响力。”


然而这场“大跃进”式的扩张并未给国购集团带来甜头,反而是亏损连连,留下累累伤痕。


2018年,国购集团因隐瞒一致行动关系而被问询,历经漫长的股东内斗后,其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全部*ST东凌股票。按照彼时的市场价格,国购集团在东凌上的亏损超过2亿元。


同年7月,*ST安凯公告显示,国购集团在公司的定向增发中未按期缴款构成违约。若后续其未能按照补充协议约定履行认购义务,需向*ST安凯支付其认购总金额20%的违约金,即7000万元。目前尚无国购集团再违约的消息。


国购集团参股三家A股公司。


参股两家上市公司计划“告吹”,国购集团在司尔特的投资情况也不妙。今年以来,因国购集团多次债务违约,国购产业持有的司尔特股份遭到冻结。截至一季度,国购产业所持司尔特股份已悉数遭冻结,且质押比例达到98.62%。


宋文阁表示,如果国购集团无法按时支付利息且归还本金,司尔特仍可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起诉,甚至要求拍卖股权,这可能会导致司尔特实控人变更。


而据“财联社”援引司尔特内部人士报道,袁启宏平时也不去公司,其对司尔特的入股仅是“财务性的投资”。但事实上,即使只是财务投资人,国购账面浮亏也比较严重。


2016年,国购产业以8.8元/股价格受让司尔特控股权,而截至8月23日收盘,司尔特股价已经回落至5.12元,以此计算,国购产业账面浮亏近4成。


债务如山压顶


事实上,近年来,国购集团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。


数据显示,2018年国购集团营收为70.1亿元,同比下降16.4%;净利润为-26亿元,同比下降610.3%,归母净利润为-27.4亿,同比下降幅度达到746.6%。


与此同时,其房地产主业的收入和占比逐年下降,从2016年的62.8亿下降至2018年的36.3亿元,占比由90.37%跌至51.83%。


有行业分析师指出,国购集团房地产项目区域集中度高,部分位于安徽三四线城市,项目存在一定的去化压力。而另一方面,近年来公司投资较激进,收购支出增加,投资现金流持续大幅净流出,债务规模不断增长,流动性压力很大。

中债资信也曾分析指出,公司投资较激进,多元化扩张至化肥领域,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主业乏力之下,资本市场的不断买亏无疑对国购集团形成巨大的财务压力,资金问题也随之暴露无疑。


联合信用公告披露,根据国购集团2019年1月发布的《国购投资有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之更正公告》,截至2018年12月31日,公司涉及的金额较大的诉讼案件7起,均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,所涉金额合计19.48亿元。2018年12月9日,国购投资被列入“被执行人”名单。


2018年9月,国购集团旗下规模为1.69亿的券商资管计划发生逾期,两个月后,危机开始蔓延到债券市场。同年11月19日,国购集团公告因重大事项,发行的相关债券自20日起停牌。


当时国购集团的存续债券共计有10只,存续规模为47.9亿元。其中,一年内到期债券1只,债务余额5亿元;1-3年内到期债券5只,债务余额31亿元;3-5年内到期债券4只,债务余额11.9亿元,短期偿债压力较大。


进入2019年,这10只债券接连违约。


2月1日,国购投资发行的“16国购01”发生首次违约,利息及回售金额为4.5亿元。国购集团方面回应称,因公司账户被查封,导致现金流短缺以及筹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,无法按时偿付本期债券本息。


3月17日,“18国购01”“18国购02”“18国购03”“18国购04”“17国购01”“17国购03”发生违约,一日6只违约债券,金额合计近24亿元。7月24日,“16国购03”违约,本次利息及回售金额约8.6亿元。


多起债务违约之下,联合信用将国购集团的主体及债项信用等级连续4次下调,先是由“AA”下调为“A”,并将其列入信用等级观察名单;后由“A”降为“BBB”,再到“B”,并将其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。最后由“B”下调至债券里的最低评级“C”。


数据显示,2018年国购集团总资产为435.7亿元,同比下降2.73%,所有权或使用权受限的资产账面价值为176.8亿元;而总负债却同比增加6.24%至353.9亿元,资产负债率为81.22%,比2017年多出6.86个百分点。


“相比于过去,目前确实是公司最为困难的时候,债务比较紧张,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筹钱还债。2018年底,袁启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触颇深。


袁启宏还透露,这波债务危机过去后,业务经营思路上会进行一些调整,将更多倾向产业发展,目前涉足的健康医疗、智能制造都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,“国购集团也一直在试图转型发展,做更多有核心技术价值的业务”。


然而从其年报的收入结构来看,房地产开发和化肥才是主要收入来源,健康医疗、智能制造两块业务尚难贡献收入。要转型,谈何容易。


国购集团四大业务板块。图片源自官网截图。


眼下国购集团的当务之急,当如袁启宏所说的“筹钱还债”。毕竟司尔特投资者已经忧心忡忡地发问了,“根据司尔特的公告,业绩不说爆发式增长,稳中有增还是有的。但是大股东现在陷入欠债还不了钱的境地,股份都被轮候冻结,如果大股东资不抵债,这些股份是否是被欠债人所抵债?是否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绩增长有重大影响?业绩增长,但是股价跌跌不休,我怕大股东套现资产还债,有雷啊”。

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。



版权声明

文由无冕财经原创,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!商务、内容合作,请联系小冕(微信号:xiaomian0504)。

无冕财经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,现已覆盖今日头条、搜狐财经、网易财经、凤凰新闻、一点资讯、新浪财经头条号、新浪微博、UC头条、百家号、企鹅号、雪球号、蚂蚁财富号等平台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